背上“大布包”争当“破烂王”
◆煤炭市场行情急转而下,为求突围脱困,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加大材料费用管控力度,加强废旧利用,巧妙发起“大布包”节约计划,全矿上下人人争当起“破烂王”,打响了挖潜增效的主动仗。
一个月“捡”出孩子学费
10月19日,一见孙建成背着个大布包走过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井下三环水仓废品物资回收站的工作人员,就赶紧拿出账本。
在采煤一区,孙建成“破烂王”的绰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半年的时间,通过在井下捡废品拿到的奖金就有2500多元。仅9月一个月,孙建成利用下班时间在南大巷精品工程创建处回收了包括36个电缆勾、200多米钢绞线等在内的废弃物资,获得工区奖励420元,刚好够当月孩子上学的学费。捡破烂还能捡出“真金白银”,一时间,“上井捡着走,吃喝不用愁”这句原本调侃他的话成为了备受区队其他职工推崇的“座右铭”。
“哗啦啦”一堆破铜烂铁从大布包里倒了出来:“6寸卡栏2.8元,塑料电缆勾0.5元……”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一边清点数目,一边计算着孙建成这次回收物品的价格:“一共是40元整。”“虽然钱不多,不过足够我两天的伙食了!”接过这沓薄薄的纸币,孙建成高兴地说。
“大布包”推动节支增效
捡拾废品还有奖金拿,人人争当“破烂王”,这正是滨湖煤矿“大布包”节约计划带来的实效。
滨湖煤矿属于薄煤层开采,受地质结构和产品结构影响,煤炭生产各项经营费用比同类煤矿更高:折旧费每月平均480万元,材料费每月550万,电费平均每月220万元,修理费平均每月90万元,以及各项进成本的税费平均每月310万元。
一方面是煤炭开采相关开支庞大,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一片低迷,出现了售煤难、煤价低,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对外要拓宽市场,对内就要节支增效。滨湖煤矿将深挖内潜作为突破口,细算节约创收账,“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开展了“大布包”计划:从普通职工到班组长及管理人员,每人上班都背着个大布包,平时可以装些工作用品,见到的废旧物资及时装进包回收,做到“上井不空手”。
有奖有罚念好“节约经”
节支降耗,从我做起,随着“大布包”计划的推行,滨湖煤矿在物资回收和修旧利废上“捡出”了效益,“抠出”了成本。
滨湖煤矿对井下可回收的材料、闲置设备和损坏设备进行现场摸底,每月制定回收计划,实行限时回收,并对特定物料制定回收比率:综采支架高压胶管回收率确保80%,皮带回收率90%达以上。回收来的物料全部上交供应科的废旧物品回收站,未按时回收上井入库的单位主要领导和材料员则要受到相应处罚。同时,对井下材料的使用和存储情况进行每周一次的监督检查,水泥、锚杆、速凝剂等易受潮失效的材料存储量不得超过六天,违者同样受到处罚。
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滨湖煤矿的“节约经”念得有声有色。今年下半年,滨湖煤矿推行工作高效率、管理高效能、经营高效益、凝聚高效应、追求高效果的“五效管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基层工区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作为突破口,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金点子征集等活动,营造了“事事算细账、班班理好财”的良好氛围。
“大布包”计划实施以来,滨湖煤矿节支降耗立竿见影:三季度废旧物资回收共计251.28万元,超额完成集团下达的材料费降低10%的指标。
(转载于大众日报2012-11-5 第14版)